close

    第一個理由是在神專中比較有共識且最受我們珍視的,就是「伙伴/團契關係」。正因為我們在各自的領域有「硬功夫」要做,所以我們更需要一個可以彼此扶持、鼓勵、勸勉的團體關係。但這點也是最難形成的,因為我們聚會時的主角:「知識性議題」似乎與關係的建立間有著微妙的互斥。人們因感興趣的議題而招聚,亦因不感興趣的議題而散去;神專淪為一個知識或議題的消費市集[10]。關心知識議題是神專的自我期許與使命,但不應當將這些議題的討論變為可以與自身無關的消費乃至揮霍行為。對於這些頂多一個月才見一次面的人們來說,神專的主角竟是這些可以與關係無涉、乃至反關係的知識/議題,更不要說彼此生活領域間的差異,這些都成為在此團體中建立彼此關係的具體限制。因此,尋找一些關涉神專所關懷群體中個人自身、乃至關涉此群體中人們彼此關係的議題(或突顯我們關切議題的這個面向),就是在構思神專聚集內容時的一個重要任務。雖然以上對過去神專聚會進行了一個面向的批判,但在因著神專所聚集的諸人群中,的確有一群人彼此間可以說有著真實的伙伴/團契關係,在神專裡有些議題(雖然未必是公開聚會時定的議題)是被這群人視為切身相關的;那些議題形塑了這群人,使他們成為一個彼此同伴與團契的整體。這類議題作為存在的範例,就是我們該構思並成為公開聚會時主題的參考。

    第二個神專招聚人群的理由,就是一個公共議論平台的打造。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平台?這平台的功能、目的、可能性又是甚麼?首先,並不代表我們要打造一個「唯一」的公共議論平台,在台灣社會中,這樣的平台已存在許多,即便是基督徒的討論平台亦有一些[11]。神專做為眾多平台之一的獨特性則在於其組成份子與所關注議題。此平台承載的是我們一同行動,及一同預備行動所需的思考與學習空間。

B.切入點/欲發展之公共論域

1.我所理解的當代知識份子論

1.1概念內涵與界定

1.2背後實是實踐哲學問題

1.3尋找文化爭議的制高點

2.回溯Aristotle傳統與智慧詩歌書傳統的資源以初構/重構基督徒知識份子論

2.1 Aristotle實踐哲學傳統與當代實踐哲學的脈絡性關聯

2.2 Aristotle及其所繼承的沈思傳統在當代實踐哲學中的潛能

2.3舊約智慧傳統:當代實踐哲學所賴之現代知識學的alternative

C.所需資源/關涉學門

以基督徒老師為優先考量,若不行則找一基督徒老師做回應以貼近我們的關注。

1.社會學:具回應冰點論戰所涉理論背景(實踐哲學)的老師

2.哲學:能對「沈思」的概念史或其片斷(古希臘或中世紀、近代等斷代,或個人)進行介紹者

3.舊約學:能在具一定現代知識學的意識前提下,去介紹舊約的智慧傳統者。(亦

可找一名哲學或社會學等現代知識學脈絡下學科的老師與之對話,以取代此前

提。)

4.歷史/系統神學:能以「沈思」概念對某些神學家作傳記學或系統思想性處理者

5.靈修學:對「知識、實踐和靈修三者的關係」此一主題能取一點(如人物)、線(如某學派、傳統等)或面(如一論題)來處理者。

D.目標/預期效果/後續議題

1.對於神專所關心人群,探索其定位,並設法釐清一些基本問題。

2.對於神專作為公共論域的形構可能,提出一個試探性議題。

3.探索神專與所處社會、信仰群體間的關係/行動模式。

4.期待在這主題下,能找到參與者互動與關連性的切入點。

E.聚會安排可能

1.社會學:「當代知識份子論研究現況」或個案研究;對冰點論戰的理論背景之回應,esp.知識份子論脈絡及英美80’s自由主義/社群主義論戰

2.哲學:「沈思概念簡析」或個案研究

3.舊約學:「智慧詩歌書裡的思維傳統」

4.系統/歷史學:「神學家的沈思實踐」(個案研究)

5.教牧學:「靈修學看沈思與社會實踐的關連」(綜合與個案研究)或「知識學與靈修學的關係」

F.參考資料

1.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2004

2.韋伯,《韋伯作品集Ⅰ學術與政治》,錢永祥等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4

3.麥金太爾,《追尋美德:倫理理論研究》(另譯:德性之後),宋繼杰譯,南京:譯林,2003

4.薩依德,《知識份子論》,單德興譯,台北:麥田,1997

5.Lessnoff, Michael H., 《當代政治哲學巨擘》,楊慧玲譯,台北:韋伯文化事業,2001

6.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李琨譯,香港:牛津大學,2000

7.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1980

8.大前研一,《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呂美女譯,台北:天下遠見,2006

9.網路資料:請見內文註釋。



[10]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指出的問題主要出在「賣方」而非「消費方」,畢竟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賣方所塑造的。並且,也並不是抹煞過去聚會設計同工的「用意」,而只是對整個「後果」進行一片面的批判。可以說這是命運,也可以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過大前研一的話仍是個提醒,「失敗或許是走向成功之路必備的糧食,但也不能讓顧客為你買單。」(見大前研一,《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天下,2006,頁35)我們的確該用高標準來看待自己的服事,當然,這也不代表要給一些使人喪志的要求。

[11] 如一些學術單位或社團法人的課堂上與不定期舉辦的神學或基督教相關議題的研討會,基督教的媒體及網路討論區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eologe 的頭像
    theologe

    Person of Connectivity

    theolo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