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神專招聚人群的理由,就是一個公共議論平台的打造。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平台?這平台的功能、目的、可能性又是甚麼?首先,並不代表我們要打造一個「唯一」的公共議論平台,在台灣社會中,這樣的平台已存在許多,即便是基督徒的討論平台亦有一些[11]。神專做為眾多平台之一的獨特性則在於其組成份子與所關注議題。此平台承載的是我們一同行動,及一同預備行動所需的思考與學習空間。
B.切入點/欲發展之公共論域
1.我所理解的當代知識份子論
1.1概念內涵與界定
1.2背後實是實踐哲學問題
1.3尋找文化爭議的制高點
2.回溯Aristotle傳統與智慧詩歌書傳統的資源以初構/重構基督徒知識份子論
2.1 Aristotle實踐哲學傳統與當代實踐哲學的脈絡性關聯
2.2 Aristotle及其所繼承的沈思傳統在當代實踐哲學中的潛能
2.3舊約智慧傳統:當代實踐哲學所賴之現代知識學的alternative
C.所需資源/關涉學門
※以基督徒老師為優先考量,若不行則找一基督徒老師做回應以貼近我們的關注。
1.社會學:具回應冰點論戰所涉理論背景(實踐哲學)的老師
2.哲學:能對「沈思」的概念史或其片斷(古希臘或中世紀、近代等斷代,或個人)進行介紹者
3.舊約學:能在具一定現代知識學的意識前提下,去介紹舊約的智慧傳統者。(亦
可找一名哲學或社會學等現代知識學脈絡下學科的老師與之對話,以取代此前
提。)
4.歷史/系統神學:能以「沈思」概念對某些神學家作傳記學或系統思想性處理者
5.靈修學:對「知識、實踐和靈修三者的關係」此一主題能取一點(如人物)、線(如某學派、傳統等)或面(如一論題)來處理者。
D.目標/預期效果/後續議題
1.對於神專所關心人群,探索其定位,並設法釐清一些基本問題。
2.對於神專作為公共論域的形構可能,提出一個試探性議題。
3.探索神專與所處社會、信仰群體間的關係/行動模式。
4.期待在這主題下,能找到參與者互動與關連性的切入點。
E.聚會安排可能
1.社會學:「當代知識份子論研究現況」或個案研究;對冰點論戰的理論背景之回應,esp.知識份子論脈絡及英美80’s自由主義/社群主義論戰
2.哲學:「沈思概念簡析」或個案研究
3.舊約學:「智慧詩歌書裡的思維傳統」
4.系統/歷史學:「神學家的沈思實踐」(個案研究)
5.教牧學:「靈修學看沈思與社會實踐的關連」(綜合與個案研究)或「知識學與靈修學的關係」
F.參考資料
1.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2004。
2.韋伯,《韋伯作品集Ⅰ學術與政治》,錢永祥等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4。
3.麥金太爾,《追尋美德:倫理理論研究》(另譯:德性之後),宋繼杰譯,南京:譯林,2003。
4.薩依德,《知識份子論》,單德興譯,台北:麥田,1997。
5.Lessnoff, Michael H., 《當代政治哲學巨擘》,楊慧玲譯,台北:韋伯文化事業,2001。
6.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李琨譯,香港:牛津大學,2000。
7.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1980。
8.大前研一,《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呂美女譯,台北:天下遠見,2006。
9.網路資料:請見內文註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