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派克的自我成長觀是否有基督教靈修傳統的依據?還是只能定位為諾斯底、伯拉糾等之流?進一步問,即便是諾斯底和伯拉糾--尤其我們得考慮這兩個幽魂在神學史上一直保有痕跡--難道都沒有可為基督教靈修學吸納之處嗎?
2.由心理學理論重塑靈程操練的可能性或可進行的範圍為何?即便只能是工具性的,靈修學可以接受它成為甚麼樣、甚麼地步的工具?
3.就三元人論的架構,派克的自我成長觀似乎只到操練魂的層次,未到操練靈的層次,即與基督有私人、直接的關係[1],那麼,若在二元架構下[2],派克的自我成長觀有被基督教靈修學接納的可能性嗎?也就是說人論的觀點會影響到我們對派克自我成長觀的biblical評價嗎?[3]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延伸這個問題,就福音派心理學的角度,基督徒的自我成長觀應當以何種人論為基礎呢?若是否定的,那麼基督徒的自我成長觀或靈修觀應有甚麼樣的系統神學架構為其依據或資源呢?(如神論、救恩論、成聖論等)[4]
4.由基督教密契主義傳統看派克的自我成長觀,我想到的問題第一個是基督或聖經的位置問題,參註1。第二就是他者或他人的位置問題。這兩個問題就派克使用的榮格架構來說或許都不是問題,參註4,但就周老師的角度,會怎麼看呢?(回到問題1.)
[1]當然,派克不見得同意,因為他的自我成長觀的目標就是神人合一的密契主義,極重視與上帝的個人關係,關鍵在於,密契中的上帝是否是有基督位格在內的三一神,當然,密契主義亦可以超脫三一神的名相,這時問題變成,基督教密契主義裡基督的地位何在?基督教密契主義可以不透過基督與他的話或聖經嗎?
[2] 派克在《心靈地圖》前言中提到他的前設:「沒有把心靈和精神加以區分,因此達到精神成長和心理成長的過程是相同的。」
[3] 參聚會所網頁上的討論,〈二元論與三元論的探討〉一文。http://www.cftfc.com/com_chinese/controversies/reading.asp?title_no=2-03&chap_no=2-03-03
[4] 簡單說說我對派克所持系統神學的理解。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幾乎構成派克神論、人論、救恩論、成聖論的核心。集體潛意識的神學理解是文化中的聖靈運行痕跡,這明顯地關連到黑格爾的歷史神學。神論部分,派克幾乎是存而不論,因為我們只會與上帝的痕跡—「潛意識中的訊息」—遭遇,當然,聖經和教會傳承的三一神是否在他受洗後進入他的神觀,我們並沒有找到直接的線索—至於間接的片段,《心靈地圖Ⅱ》中有一個反對幻影說的段落。這「潛意識中的訊息」或潛意識的訊息被人所接收的過程,便是人與上帝痕跡的遭遇過程,亦即是派克的恩典論/救恩論,這過程不斷進行便是其成聖論、自我成長論,其中的「自我」--「意識透過對潛意識訊息的聆聽而擴張」便是其人論。因此,自我/人論、神論、救恩論、成聖論在派克來說是一件事。潛意識中的訊息,對榮格而言,不只可以透過夢、說溜嘴等,還可以透過神話,故《心靈地圖Ⅱ》談神話和聖經經文,可以說這是派克的聖經觀。從意識結構出發的這整套系統,可以說是從人論出發的神學,但也未必,因為潛意識中聖靈的痕跡或訊息的預設,已有上帝論或起碼聖靈論的預設。《心靈地圖Ⅱ》中是否改變了派克以上的系統架構?我看是沒有。例如說對上癮、矛盾、神話等討論,仍然都透露對潛意識架構的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