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份子的沈思與沈思的知識份子——基督徒知識份子論芻議
迦勒 2006.8.16-
前言:
受過大學以上,所謂高等教育的台灣公民,又身為基督徒[1],一時一刻不能忘記思想:對於養育我們的土地、文化及各個人群,該如何回報其恩情、善盡被託付的職責?上帝對我們這群人是否有著集體的呼召[2]?我們該如何定位自身、認識自身,又該如何行動?……神專團契自始至今屬於這群人,關注著這群人,並致力探討相關的思想性議題。但神專在走過許多議題之後,這最基本的出發點或許逐漸模糊。所以,該是回到原點、回到這群人自身的時候了。讓我們重新思想: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是誰?
為了具體不抽空的對待此問題、讓這場思想活動紮實如穩立磐石,需要找到一個對我們這群人切身、適合的切入點,一個能容納盡可能多面向觀點在其中的論題作為平台。故本提案提出「基督徒知識份子論」這論題,並進一步把焦點集中到「沈思」這子題上,作為一個具體的討論平台,試著承載以上對於神專所關懷人群的反思/重構活動。
以下將盡可能詳細地說明此月聚會提案的緣起、主論題本身及其切入點,以及相關的資源、聚會規劃等。並期許本提案具拋磚引玉之效。
A.緣起
1.對冰點論戰[3]的參與性反思
這論戰其實可溯至去年連宋訪陸此充滿爭議的政治事件。此政治事件後續或直接或間接地在文化界產生了斷斷續續的思想漣漪,這些漣漪延續至今年,因著年初「冰點」週刊遭停刊這個事件,產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而越演越烈。這一連串的思想漣漪,被統稱為「冰點論戰」[4]。
我們可從此論戰中粗略分出三個主要議題:普世的自由價值,區域知識份子的角色,與對中國的理解;及對這三個別議題做正面論述的三派人士,其主要論述者為龍應台,趙剛,與楊照。有趣的是,與這三派人士正面交鋒者,反而未必是對其議題持直接負面論述者,而多是另兩個議題之一的正面論述者[5](所謂的各說各話?)。當然仍有直接的負面論述者,如景鴻鑫以演化論角度來破自由主義者的「普世價值」;但此類論述明顯地不佔此論戰整體的核心位置,並且其文末亦表明不根本地反對這類價值,而是現實地考慮其實現進程,因而與陳映真、趙剛等人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合流。
首先是不分台灣或大陸的自由主義者所強調、以「自由」為核心的普遍價值或道德,並與其反對者或假想敵間的價值爭論,所形成的議題。持正面論述者有龍應台、王達、齊湘和崔衛平等文化知識界及生活於自由世界或嚮往之的網友中的大部分。[6]此派強調民族主義、統、獨等意識型態的一元、強制、集體的論述,應當逐漸降低其重要性,而代以關注生活、民生的多元、自由、個人化的論述,以重新找回人的價值[7],這種標準的自由主義觀點;並對大陸近來在言論自由上呈現的、逐漸升高的「不公義」提出譴責。
第二派發言者是趙剛(楊照觀點有類同處,只是取的議題不太相同)。他批評作為台灣此區域知識份子的龍應台,「在區域發言的前提、姿態、方式與後果」[8],有失格之虞。或者,簡單講來,用韋伯的「後果倫理學」角度,龍講的內容看起來再怎麼對、再怎麼道德,若表述的位置/方式/後果不對,那也是不對/不道德的。進一步說明:龍應台若以台灣此區域的知識份子為其身份而發言,其對於「台灣經驗」的美化與簡化並沒有善盡對台灣此區域的理解/批判責任;甚至,更去脈絡的直接接引此不經批判的「台灣經驗」到大陸這區域上,相對地便簡化、片面化地定調了對大陸的理解與批判(亦即,不經深化的理解與批判,便進行了自以為是的理解與批判。),那麼,若作為大陸這區域的知識份子,龍的發言仍是失格的。故龍的發言是一個無視自我脈絡、忽略自我有限性、取消承載自我群體之群像等的錯位並破壞關係之發言。而龍第二篇文章更進一步確證了她對與被其言說群體者間關係之(自以為可以的)自我抽離預設[9]。
[1] 這群人可統稱為「大學後基督徒」,或「基督徒準專業人、專業人」。詳細討論見以下B.。
[2] 當然,我相信上帝對每個人有不同的「個人性呼召」,即便是「集體的呼召」也應當是複數的。故即便本提案是對於「基督徒知識份子」這集體性呼召的探索,也未必代表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灣公民中的基督徒都需要回應這呼召。這不過是本提案者或某些認同此提案者,對自身看見的分享罷了。
[3] 相關文章可參此Blog中的收集:http://milankun.blogs.com/renaissance/2006/03/post.html。有些連結失效了,需另外尋找。
[4] 以下大致羅列這整個思想事件的發展時序。(1)連宋訪陸及其漣漪:a.05年4月26日連戰搭機訪陸,同月29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並會晤胡錦濤。b.5月5日宋楚瑜訪陸,11日在清華大學演講,12日會晤胡錦濤。c.5月25日龍應台在中國時報刊出〈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亦刊於大陸《冰點》雜誌。接著,d.趙剛以《和解的壁壘》回應(大陸《讀書》雜誌2005年第7期)。其後便有e.林達以〈心有壁壘, 不見橋樑〉和崔衛平以〈有感於趙剛批評龍應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期2005年12月)的回應。(2)《冰點》停刊事件後:a.06年1月25日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一文,刊於中國時報。b.趙剛,〈理解與和解〉(2月12日)。c.陳映真,〈文明和野蠻的辯證〉(2月19、20日聯合報)。d.楊照,〈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2月23日聯合報)。e.之後有景鴻鑫、蔡詩萍、徐斯儉、齊湘等人在各種立場上回應。
[5] 說是三派間交鋒,其實最主要可分為維護龍應台派和批評龍應台派。前者諸發言者間立場較單一,但後者則有各種不同立場者。後者部分,如趙剛是批評龍應台的主要代表,但這二者(含其維護者)關注的議題卻不同;同樣地,批評趙剛者則反過來關注第一議題,而對趙剛所提第二議題興趣缺缺。楊照亦是暗暗批評龍應台者(他也同時批評了陳映真等人),他關注的議題明顯也與龍不同。
[6]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思想者自六四以來,似乎銷聲匿跡,但近來大陸知識階層中的「維權運動人士」(參維權網http://crd-net.org/Index.asp),以及在網路上針對言論自由等議題進行游擊、串連的「XP」、「不銹鋼」等的大陸網民(參李鎮濤,〈我潛伏在中國一整年的心得〉(二)~(四),http://blog.yam.com/darkspeeker/),則讓我們看到大陸上此陣營的一定聲勢。
[7] 參龍應台,〈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台灣:中國時報,2005.5.25。
[8] 參趙剛,〈理解與和解〉一文。
[9] 這一連串的批判都是在社群論或關係論的存有學觀點下進行。其實趙剛的批評未直接取消第一議題論述者所指出的公義要求,正如他自己說的,他也不想這麼做(參〈理解與和解〉一文);他對龍的批評或許正是龍及其維護者所不在意的事情。而單就趙剛這兩篇文章,也未必看出他會採取陳映真或景鴻鑫那樣直接替代自由主義者立場的意見…但無論如何,他們(或許再加上楊照)的某些觀點的確有些親近的關係。故正如我對這三派間關係的理解,他們各有各的議題興趣,並且未必完全取消其他兩方對其關注議題的主要訴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