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份子論的研究:文獻的閱讀。3個月。
二、趙紫宸相關文獻的處理。5個月。
三、資料統整與大綱的修改。1個月。
四、論文寫作。3個月。
共計12個月。
陸、預計成果
應能對趙紫宸的知識份子特質作一個釐清。至於基督教知識份子的特性,則可視為一個初探。
柒、預計困難
一、文獻的蒐集:趙紫宸的相關資料在台灣的圖書館中是稀少的。
解決辦法:需要求助一些研究的前輩、私人的收藏,或者從大陸、香港等地蒐集之。
二、相關的課程:知識份子論與趙紫宸的專論在台灣開課頻率不高。
解決辦法:需要密切注意開課的資訊,或者由請教前輩及自修來補足。
三、背景的缺乏:由於非文科出身,歷史學、社會科學等的訓練皆是缺乏,這些
也會造成文獻探討時的困難。
解決辦法:靠自修、請教等來補救。
捌、參考資料(以出版年份來排序;年份相同者,以作者姓氏筆畫為輔助。)
一、趙紫宸部分:
以兩本專書[1]所附參考資料為主。
另外的補充:
張士充,〈研究趙紫宸先生神學思想的現實現義〉,《金陵神學誌》No.9,1988,
頁23-25。
陳仕敏,〈從趙紫宸的詩看其思想變遷〉,《神學生》No.5,1991,頁15-24。
鄭明真,〈趙紫宸的生平及思想簡介〉,《中國與教會》81期,1991,頁9-12。
鄭明真,〈在苦難中更新的趙紫宸博士〉,《中國與教會》87期,1992,頁12-15。
張賢勇,〈趙紫宸的救贖論思想管窺〉,《道風漢語神學學刊》第一期,1994,頁
152-165。
安富善,〈從趙紫宸前後期思想的轉變看其神學的處境性〉,《金陵神學誌》,1994,
頁76-79。
張賢勇,〈林榮洪 《曲高和寡:趙紫宸的生平及神學》〉(書評),《中國神學研
究院期刊》第十八期,1995,頁125-137。
劉錦昌,〈趙紫宸的前期神學思想初探〉,《臺灣神學論刊》No.17,1995,頁55-77。
麥炳坤,〈中國基督教會與社會主義運動:基督教知識分子的反應與調適之路
1945-1954〉,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歷史學部博士論文,1996。
邢福增,〈中共建國前後趙紫宸的教會改革觀〉,《建道學刊》第七期,1997,頁
137-190。
邢福增,〈尋索基督教的獨特性--趙紫宸神學思想的中心課題〉,《維真學刊》,Vol.
Ⅴ,No.1,1997,頁3-15。
梁家麟,〈無能者的無能--1949至1951年的趙紫宸〉,《建道學刊》第9期,1998,
頁69-101。
卓新平,〈趙紫宸與中西神學之結合〉,《世界宗教研究》No.71,1998,頁128-132。
張賢勇,〈無為之用--關於梁家麟文中的趙紫宸先生及其他〉,《建道學刊》11期,
1999,頁181-220。
佘奇碧,〈趙紫宸本色化神學的探討〉,《南京神學誌》No.4,2000,頁13-18。
二、知識份子論部分
陶百川,《知識份子的十字架》,臺北市:文星,1963。
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臺北縣新店鎮:學術,民67第4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1980。
徐復觀等,《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1980。
陳克煒編,《大陸知識份子的悲劇》,臺北市:黎明文化,1982。
葉啟政,《社會、文化和知識份子》,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
唐勃,《中共與知識份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劉曉波,《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份子》,臺北市 : 唐山,1990。
林鴻祐,《知識份子在擬像社會中的社會責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1。
汪一駒、梅寅生,《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臺北市:久大印行,1991。
葉啟政,〈誰才是「知識分子」?〉,《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北:東大圖書有限
公司,1991。
余英時等,《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柯塞 (Coser, Lewis A.),《理念的人》,郭方等譯,臺北:桂冠,1992。
蔡錦昌,《活在知識中的人:知識分子新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5。
李良玉,《動盪時代的知識份子》,臺北:南天,1996。
余英時,《中國知識份子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薩依德 (Said, Edward W.),《知識份子論》,單德興譯,台北:麥田,1997。
史靜寰、王立新,《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知識份子》,福州市 :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陳映真等,《知識份子12講》,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1999。
舒衡哲(Vera Schwarcz),《中國啟蒙運動 : 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臺北 : 桂冠,
2000。
[德]卡爾‧曼海姆(Karl Mannheim),《意識型態和烏托邦》,艾彥譯,北京:華
夏出版社,2001。
齊格蒙包曼(Zygumunt Bauman),《立法者與詮釋者》,王乾任譯,臺北市 : 弘智
文化, 200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