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對書寫與欲望內涵之初探
2005/9/5
我想我明白了,在大量的ACG[1]中,我的身體與心靈正在經歷著各種不同可能的欲望形式。ACG的內容不外是,一,對戀愛各層面的描繪:各種類型的男孩女孩,各種類型的生活氣氛、場景與事件;二,英雄故事[2]的呈現:如何成長,怎樣的理念,如何戰鬥、生存、冒險、探索未知,生命風格的塑造,友情與同伴、合作等等;三,對另一個時代/文化/平行世界的憧憬與想像……。為何說這些是欲望的形式?因為對這些的探求,總是一連串的「想望」:「如果」我成為那樣的人、「如果」我生在這樣的時代、「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情等等。這裡的「想望」、「欲望」似乎和「想像力」、「教養」有著關聯,那麼,這裡談的「欲望」,與約翰一書講的「愛世界」,該如何比較呢?[3]
在這一年大量接觸ACG前(雖然他出現在我生命中比網路早得多),我的心靈(或「螢幕禁斷症」)又繫乎何方?網路是之前的模式。自大學時代接觸網路開始,這個世界的概念就無孔不入地進到我的生活與思考之中[4],他設法要轉化我們原本所認知、所運作的生活世界。對我個人而言,網路的重點在於其書寫形式之革命上:這主要關乎思想交流/傳布與人際互動兩項原有的生活/現實活動。就理論上,與前者應當更有直接而確實的關係,但就應用上,後者更是大眾運用網路上的主力。如E-mail、MSN幾乎可說是網路生活的代名詞,而各種網路社群的建立與運作,也幾乎脫離不開人際關係的互動。諷刺地,「Yahoo知識」的出現可說是最直接暴露不掩飾地告訴我們知識在網路發展中的淪落狀況。大環境中的發展如此,我個人網路生活的發展亦沒有太多差別:我的書寫與閱讀在網路的斷裂、片段性中浮沈著(Google做為導師或許與「Yahoo知識」僅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比較而言,如今的ACG反倒有著更為連續、更為整體的主題與內容[5]。
ACG的書寫與閱讀形式。ACG的基本語言是圖像:以圖象來描繪事物/道理。A比C加入了更連續的圖象(但或許是更少的圖象),以及,更大的差別是,配音及音效;G除了是更多媒體的整合外,還加入了玩家的參與這項前二者無法取代的元素。這種參與的基本條件是:「想像力」。當然,若把遊戲中玩家的參與還原為想像力,那麼A與C中亦可說有玩家的參與。差別在於,這些參與只在腦中或其他的書寫形式(如評論、心得、同人作品等)中,但在G中,玩家的參與則直接表現在遊戲的過程與整體呈現中。當然了,終極而言,遊戲的整體呈現(或說最後留在玩家腦中的回憶)亦是在玩家的腦中及其他的書寫形式(如攻略、評論、玩後感、同人小說等)中,就這點而言,ACG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回到主題,其實A、C、G整體而言都可還原為「想像力」,在這個視角下談ACG中的書寫與閱讀甚至創作,這三者都可說是相同本質而無法斷然區分的活動。